关于做好民办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12-12浏览次数:3

 

关于做好民办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陈美云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针对性、增强实效性,本文结合我院女生思想现状,分析了制约民办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民办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民办高职院校 女大学生
 
近年来,我国民办高职院校蓬勃发展,培养出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普通高校相比,民办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明显较差,学生的思想不容乐观。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我院是一所民办高职女子院校,社会大环境和女性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女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特殊性,其中,民办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是更为特殊的群体,带有 “民办”、 “职业”、“女性”三重属性。因此,提高民办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她们走向社会,顺利、健康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们民办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充分认识民办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与其他大学生相比,民办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思想有其独特之处。首先,与男大学生相比,一方面,受传统观念及社会大环境氛围的束缚,她们背着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思想包袱,另一方面,为了跻身于竞争激烈的社会生存空间,她们又想挣脱各种羁绊。她们内心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比男大学生更加复杂、强烈和隐蔽。其次,与公办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因高考失意、学习基础较薄弱,她们常常有比人“低一等”的自卑心理。同时,她们太多数又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向往继续求学深造。由于期望与现实的差距较大,她们比公办本科院校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心理。
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笔者发现民办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更具体地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目标模糊,成才意识淡薄。由于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不少民办高职院校的女生未能正视自己并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因此在职业规划方面,她们没有较为明确的职业目标和成才计划,求知意识淡薄。有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认同“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点,将精力转向其他领域,放弃学业;有部分学生迫于家长的压力就读民办高职院校,但到校后不思学习,不求进取,只求混个文凭,组织纪律涣散,上课经常迟到,无故旷课。
2、政治觉悟不高,责任感不强。民办高职院校的不少女生政治上求进步,不少同学希望加入党组织。但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新生在入学教育时,通过党团知识讲座,大多数学生入党的积极性高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加入了党章学习小组。但是久而久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退出了党章学习小组,入党愿望也随之消失。从总体上讲,民办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政治责任感不强,参加政治性活动的热情不高,缺乏对时政、新闻热点的关注。
3、心理素质较差,承受挫折能力弱。表面上看,很多民办高职院校的女生有着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但经过深入交往了解后,就会发现她们中有不少人在中学阶段被老师否定甚至歧视,加之家庭、社会、同学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她们缺乏稳定的自信,心理复杂多样。心胸狭窄、嫉妒心强的不乏其人。此外,女生心理敏感而容易受伤害,情绪多变却不愿流露。很多学生保持自己心理健康的意识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到挫折或遇到重大压力时,容易心理失衡,有极少数学生甚至有自闭、仇视和报复心理。
4、生活、就业压力大,个人能力不强。由于民办高职院校学费较高,能够轻松供子女上民办高职院校学习的家庭毕竟不多,一些家庭甚至倾其所有。除不得不承受的经济压力与学习压力外,民办高职院校的女生还不可避免地比承受着更大的就业压力,许多用人单位存在“性别歧视”、“学历歧视”的问题,很多学生担心拿着民办高职院校的文凭很难找到工作。但是在承受压力和担心之余,她们往往忽视了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个人能力不强。
5、维权意识偏颇,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目前,我国民办高职院校还处于发展阶段,一些学校硬件设施比较差。新生到校后很失望,认为“交了那么多钱到这里,校园还没有高中的大,宿舍又破又小,住宿费却不比公办院校少”,个别学生要求退还部分住宿费,有的甚至要求退学。此外,当她们在学校内丢失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时,就马上报警,同时责怪学校后勤管理不善,却忘记了自己是否保管妥当。与维权意识相比,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些女生上当受骗,主要是让不法分子利用了她们的单纯与轻信。
二、正确把握民办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制约因素
1、不利于民办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外部因素
首先,从社会环境看,不论是民办高职院校,还是女性的社会认同度都不高。民办高职院校在高等院校中可以说属于最底层,目前办出自己特色、社会认同度较高的民办高职院校不多,而高收费、低质量的民办高职院校却为数不少,这使得民办高职院校社会声誉较低。且民办高职院校之间招生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选择就读,学生的自卑、不满、逆反情绪严重,由此衍生比其他高校更多的问题。
其次,从家庭环境看,民办高职院校女大学生都是80后或90后,独生子女居多,在家倍受父母宠爱,从小娇生惯养。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不得当,导致她们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以我为先,品德素质水平偏低。此外,民办高职院校的学费相对较高,这给学生家庭带来了较重的经济负担,父母为了维持子女的学业拼命工作,更多地关心她们的生活和学习,却较少问及她们的思想和心理。
2、不利于民办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部因素
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较薄弱,从学校自身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第一,从办学条件看,民办高职院校发展时间不长,它的教学、师资、管理、后勤,尤其是生源质量确实与其他高校存在差距。这些因素会引起校内学生思想上的起伏,导致学生滋生自卑、怨恨等不平衡的心理。
第二,从重视程度看,民办高职院校目前生存环境较差,往往在招生工作和教学工作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经费不能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将大打折扣。
第三,从队伍建设看,普通高校有成熟、健全、稳定的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特别是辅导员队伍,而民办高职院校基本没有一支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此外,民办高职院校忽视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师德水平参差不齐,容易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利影响。
   三、加强针对性、增强实效性,做好民办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把民办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校风,保持民办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女性人才的需求。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因性施教,开展“四自”教育,强化成才意识
“四自”精神是女性健康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在男权意识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背景下,实施性别意识教育和开展“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教育,使之成为民办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培养她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成才意识,鼓励她们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学校还可开设“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女性形象学”、“女性心理学”等因性施教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现代女性意识。
2、加强党建,突出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学生政治素质
党建工作是高校育人全部工作的灵魂,在加强民办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校必须坚持把党建作为重要的着力点来抓。一要发挥党组织在民办高职院校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党团建设,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积极引导学生向党组织靠拢,加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二要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认真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学生思想理论水平;三要重视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3、因势利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予以人文关怀
民办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相对突出,而且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时具有抵触情绪。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在工作中,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增进相互理解。这不仅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说服力,而且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民办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心理上的历史积淀、可能存在的认知差异和个性发展差异,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更有效地帮助她们克服成才中的心理障碍。
4、贴近实际,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解决就业等难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而应该从实际出发,以生为本,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要做好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女生的思想状况,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情况做好思想工作。要加大勤工助学力度,建立特殊资助政策,切实做好帮扶工作。此外,就业问题是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为了做好就业工作,要加强就业服务和指导工作,开设女性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要邀请就业指导专家、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行讲座指导,帮助学生调适择业心理;要搭建实践锻炼平台,帮助学生培养敬业精神,增强投身基层的信心和决心。
5、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创造稳定的校园环境
“安全工作无小事”。为了增强女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第一,要重视安全宣传,通过网站、会议、海报等方式披露了大量针对女大学生的恶性犯罪案件,传播相关的预防和自我保护知识、措施;第二,要专门邀请校内外女性研究专家为学生做一系列的女性安全、生理健康知识讲座,通过对女性生理结构、常见疾病及应对措施的讲解等,帮助女生树立正确恋爱观,设起自我防护的安全线。
6、拓宽教育渠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校园文化既是大学的办学内容,也是大学的办学途径。一方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导游之星大赛、形象设计大赛等,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中逐渐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艺术领悟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等。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实际,增长见识。如组织学生到福利院、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到农村贫困小学开展义务支教活动,让她们亲身感受到有许多弱势群体需要帮助和关爱;针对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观摩实习,培养专业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伯兰.改革创新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2).
[2] 杨霞.心理学视野中的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求实,2006,(3).
[3] 孙卫华.当代女大学生思想特点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4).
[4] 吴丹.民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以人为本[J].高教论坛,2007,(10).
[5] 李霞.浅谈民办高校专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J].科技资讯,2005,(27).
 
 
作者简介:陈美云(1981),女,福建福州人,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助教。
联系电话:13705941597   0591-83866952
邮箱:cmy_99054@163.com
联系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乐群路6号
邮编:350007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