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华南女子学院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12-12浏览次数:40

 

2010届华南女子学院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
                        石少雄
华南女子学院一向注重探索一条适合女性特色的职业教育道路。学校将发展定位为基于教学软硬件的优化,兴于学生的素质提升,成于用人单位的认可。尤其是近年中央对大学生高校教育及就业工作的关注,使包括华南在内的众多高职院校,将学校培训的学员在社会上得到认可,作为学校最终的生命线,并会使企业、学生和学校互利共赢,共同受益。
本文就2010届华南女子学院的毕业生整体情况和实习就业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并给出作者的看法与问题的见解。
关键词:华南 毕业生 就业 教育 双困生
一、2010届华南女子学院毕业生的基本就业情况
(一)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综述
根据东南网的新闻媒体报道情况,福建省2010届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截至2010年7月31日)有如下特点:
1.非师范类就业情况优于师范类,低学历就业率优于高学历。全省高校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为82.1%,同比上升了8.8个百分点;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为60.6%,同比上升了1.6个百分点。其中,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仅为75.7%,而非师范类专科(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最高,达到了84.9%。
2.省内名校就业率不如二级院校。在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方面,排在前10名的本科高校具体为福建工程学院、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其中,福建工程学院的就业率高达97.6%,排名第一;其次为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就业率为95.5%;排在第三名的是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就业率为94.8%。省内多所本科名校均未进入前10名,例如福州大学的就业率以89.6%排名11名,泉州师范学院为89.6%排名第12名,厦门大学为88.3%排名第13名。而集美大学、闽江学院、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等这些高校均位列13名之后。
3.非师范类专科院校就业率明显较高。排名前三位的为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率99.9%,漳州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率99.8%,漳州吉马印刷职业技术学院就业业99.7%
(二)华南女子学院就业情况介绍
2010届我校毕业生总数达到834人,这其中9个专业。各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如表1所示:
从全校范围来看,我校最终有411人有接收函或出国,355人有签定用人协议,签约率为48.44%,就业率在98.08%,仅有16人在2010年8月底的调查过程中,尚未就业成功或没有接收单位。就业率情况在所知的福建省高职高专院校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样成绩的取得是与院校领导的重视、相关部门的配合、教师的努力等分不开的。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找到成绩背后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加强学校长远构建找到一条适宜之路、探索一条有华南特色的高职教育模式。
二、数据背后的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签约率明显低于就业率
签约率是指毕业生中和企业签定劳动合同(就业协议)的人所占比重;就业率指的是毕业生中所有参加工作的人的比重。而且签约情况登记统计到7月初,采用的是表格回单的方式调查得到;就业情况登记是截至7月初,采用的是电话回访和教师走访的方式调查学生就业情况得到的数据。
 
根据相关专家的论断,签约率低于就业率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方面为了降低法律风险、逃避交纳社会保险、压缩成本,而从学生就业角度来看,维权意识差,一心为了就业放弃部分权力也是部分原因。

(二)灵活就业人数较低

   灵活就业人数多是指自行创业的学生数量。华南女子学院的毕业生的灵活就业基本上属于自己创办商店。目前,社会当中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有相应的职业生涯指导、创业规划的讲座,由相应的专业人士提供咨询、指导,甚至是管理服务。
(三)双困生就业情况仍有忧虑
“双困生”是指日常生活困难学生和就业困难学生,我校2010年双困生毕业人数达184人。生活困难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人际关系范围狭窄,难以得到及时的招聘机会;而就业困难学生主要是对就业压力的焦虑感太深或就业技能极其缺乏,二种困难学生均需要学校更多关注,通过信息咨询、教育引导及必要的培训解决相应的就业难题。就2010届毕业生来看,16位待就业学生仍然属于“双困生”。
(四)就业实习学生问题隐忧多
学生的实习工作期间,学院教师也进行了部分学生的走访及调查工作。我在调查过程中,就发现学生虽然有了工作岗位,但“双不满意度”(即学生对单位的工作条件的不满意、单位对学生工作能力或态度的不满意)较常出现。尤其是学生在单位工作达到半年以上,工作的热情下降或消失,工作的态度出现拖拉、放任,对工资待遇不满,对办公环境认为单调乏味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工作单位对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也有了深入了解,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工作经验不足的缺点更加明确。例如:在走访一家用人单位的过程中,单位直接负责人对学校提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日常的办公器材用的不熟悉,包括给打印机换纸、传真机的使用等内容均要一一培训,另外在接人待物上也不放心让其接待主要的企业合作伙伴。
三、面对问题的解决对策
面对目前调查了解到的学生就业问题,本人认为需要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改善学生的就业情况。
(一)学生信息系统的完善是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基础
大学阶段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过程,它是学生时代与职员时代的过渡时期,尤其是高职学校所学的内容强调实用性与通用性。而对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学籍档案,没有一套完整的跟踪制度,及时回访用人单位了解学生近况的话,可能对今后学生培养计划不利。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籍档案管理时,要用电子数据库的形式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实习及参与新加入工作三年的时间进行一个整体的调查与了解,并建立相关的电子数据档案。通过对学生的系统了解,去反映我们教学中、指导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我们的教学计划,增减教学与培训的内容。
(二)校企联合、订单培养有助于学生的定向就业及课程的合理化设计
高职院校通过培养学生服务用人单位,进而服务社会。因而,用人单位的意见与建议对高职院校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变更教学内容有着良好的参考性。
高职院校可以按专业,分别寻找一些专业对口,有良好信誉的用人合作伙伴,采用签定文字协议-引导学生见习-学生自主实习-用人单位指导-用人单位与专业协商用人计划或提供教学建议等一系列的合作过程,突出校企联合、订单培养的效果。并将积极采用职业资格培训与实习岗位培训相结合,学校学历教学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等方法,培养一批有知识、有证书、有经验、有技能的新“四有”人才。
(三)学生创业要加强引导,学生就业要做好培训
针对社会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想法,本人认为创业应该是有所保留地让有能力的学生自主选定尝试,不适合大力推广。具体的开展过程可采用如下步骤进行:
1.学生抗风险测评:由专业人士对学生在经济上、心理上能承担的风险进行测定,分为不同级别,对其开展创业提供一个整体的构想,并提供可否创业的建议。
2.学生创业技能大赛的举办:由学院、系、专业等不同级别开展的大二学生创业技能大赛,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能多提高点子,多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商业机遇,为个人创业提供一个智力基础。通过专业、系到学院及全市等不同赛区的比赛,发现一些有创意、有可行性的创业机遇,并给予引导,使其最终成型,为今后学生创业开创一个可借鉴的模式。
3.与学生创业基金、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联合,为学生创业提供财力、技术保障。学生的创业往往缺乏资金的供应,因而只能从小规模开始做起,然而在小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仍然遇到了包括资金、技术、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做为校方在具体创业过程中,往往无经验且无能力处理,这时候就需要有专业的学生创业基金及引导企业的支持与协助。学校出面以校方的身份与相应的基金公司、企业签定战略合作协议,提供小额贷款担保,采取项目精选且多个小企业同时开设的方式,降低双方的投资风险,保障学生创办的小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成长。
就业作为一项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需要学院从上到下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学生家庭、企业、社会及政府的支持,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之下,华南女院的学生就业与创业工作能进展更加顺利,学生的前途也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植文选.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力的工作探讨——浅谈高职就业教育“三阶段论”模式[M].  高教论坛. 2006年03期 
[2]程池超,马永华. 论就业风险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M].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3]娄钰华. 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分析——以绍兴文理学院大学生就业为例的实证研究[M]. 科技和产业,2005年09期  
 


表格1:2010届华南女子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序号
专业
毕业生总数
专升本数
有接收函和出国
国家地方项目
灵活就业人数
签协议数
签约率
就业率
待就业人数
待就业率
1
服装设计
146
5
37
 
2
99
71.23%
97.95%
3
2.05%
2
公共事务管理
56
 
34
1
 
21
39.29%
100.00%
0
0.00%
3
国际经济与贸易
107
10
75
 
 
20
28.04%
98.13%
2
1.87%
4
商务英语
98
6
64
 
 
28
34.69%
100.00%
0
0.00%
5
涉外旅游
67
1
19
1
1
40
62.69%
92.54%
5
7.46%
6
食品营养与检测
86
 
12
 
 
64
84.88%
98.84%
1
1.16%
7
鞋类设计与工艺
35
0
21
 
 
11
31.43%
91.43%
3
8.57%
8
学前教育
50
2
26
 
 
22
48.00%
100.00%
0
0.00%
9
学前教育(师范类)
51
1
26
 
 
24
49.02%
100.00%
0
0.00%
10
应用英语
138
13
97
 
 
26
28.26%
98.55%
2
1.45%
合计
834
47
411
2
3
355
48.44%
98.08%
16
1.92%
数据来源于华南学工处及相关处室统计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