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领袖足迹 体悟伟大变革|绿水青山映百丈 红色名村别样“红”——“乘风破浪”实践队在罗源

发布者:朱捷宁发布时间:2024-07-19浏览次数:10


为响应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追寻领袖足迹,体悟伟大变革”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追寻领袖足 迹、感悟思想伟力,引导学生传承红色文化,宣传弘扬革命传统和老区精神,202478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大数据应用系共11名师生赴罗源县百丈村、福湖村开展“循百丈红色足迹,探畲乡瑰宝华章”暑期社会实践暨思政课实践研学活动

罗源县百丈村作为红军抗日先遣队旧址,见证着革命的辉煌,是历史沉淀之地,更是传承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基地。本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走进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罗源(百丈)指挥部旧址,听红色故事、观红色遗址、行红军步道……重温寻淮洲、乐少华和粟裕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岁月,切身感悟长征精神,感受百丈村的“老村旧貌换新颜”。

【观百丈红色基地,忆百年峥嵘岁月】

踏上层层阶梯,师生们首先参观的是位于村落中央的陈氏大院,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所在地,承载着红军北上抗日的重要记忆。师生们通过观看馆内的图文解说、沙盘模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领悟了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陈氏大院旁就是环山行军步道,瞭望台、战壕、铁索桥移步换景,复原后的革命遗址仿佛让人回到了激情澎湃的红色革命年代。经过同心桥,重走红军路,师生们深刻感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精神,深化对红色精神谱系的生动理解。

在庄严的党旗下,工程造价党支部书记陈慧琳带领全体党员同志重温入党誓词,在铿锵有力的誓言中,历史的厚重感与当代青年的使命感交织在一起,共同感悟着革命将士用理想信念和热血生命铸就的“铁军精神”,点燃了心中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了为国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寻领袖红色足迹,颂畲乡瑰宝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在文章中写过:“我和畲族是有缘分的,我的心系着畲族人民”,他翻山越岭,驱车来到霍口福湖村看望畲族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殷殷嘱托为罗源畲乡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今畲族特色文化让当年偏远的福湖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吸引众多游客。

追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师生们来到福湖村,分别参观了福湖武工队成立旧址(畲乡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畲族民俗展示馆与霍口破仓分粮战役旧址,感受到红色革命时期畲乡人民参与战争的艰苦历程,他们用鲜血与生命,为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如今,畲乡将红色基因、畲族元素与廉政文化相融合,集中展现了红色文化、畲族文化和廉政文化的丰富内涵,独特的民族生活和风俗传承,让师生们感受到非遗文化的无价之宝,体悟民族多样文化。

【看革命老区蝶变,探乡村振兴新路】

在岁月的长河中,百丈村这片老区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记忆。曾经,它或许是陈旧的、滞后的,但如今,百丈村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大家面前,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实践队成员来到百丈村“阅红专区”,展柜中的书籍清楚详细地介绍了近几年百丈村的深刻变革,曾经在村民眼中的百丈村是“白色”的——石材成堆;但近年来,百丈村坚持规划引领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和“绿盈乡村”工作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从吃“石材饭”到吃“文旅饭”。

实践队成员从村口一路走来无不感叹百丈村的新面貌,白墙、青瓦、青石板路、种满水稻、花生等粮食的红军果园、以革命地点命名的“瑞金号”、“百丈号”红风房车,百丈村将闽派建筑的特色与红色文化内涵相融合,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来扩大本村知名度,着手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修缮了指挥部旧址,建成了战前广场、红军剧场、红军食堂等基础设施,修建了环山红军步道,建设了瞭望台、战壕、铁索桥等战斗工事,复原了红军卫生医疗站、红军兵工厂等红军革命遗址,修缮革命烈士故居、绘制红色主题墙画,并且建设了红风房车营地,将红色元素融入房车营地项目中。百丈村走党建和农旅相结合的绿色发展道路,成为了新的省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和展示罗源红色基因、讲述罗源红色故事的重要窗口。

百丈村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发展了特色产业,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每一步变迁,都是伟大变革的缩影。本次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踏访、亲身体验的方式,实践队员们学习百丈村的奋斗发展史,了解国家发展的伟大历程,感悟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重要讲话精神,实现了思政小课堂与实践大课堂的深度结合。

【师生实践感悟】

大数据应用系团总支书记、辅导员兰燕菲:本次社会实践,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投身实践,一天的红色学习,让我感受到了百丈村、福湖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变化,让我深刻感受到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力量,领悟到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和伟大功绩。

青马班成员黄妍铮:通过这次的实践,看着罗源百丈村的变化,我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背负好肩上的责任,要勇于创新,为社会进步贡献青春的力量。

青马班成员张凯毓:在参观红军抗日先遣队旧址的过程中,我看到了革命先烈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责任担当;看到了村民们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改变家乡的精神风貌;更看到了基层党建工作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领航作用。同时,我也更加明白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青年的寄语: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青年一代要胸怀祖国和人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争做时代先锋,挺膺担当、服务社会。

青马班成员张雨欣:福湖村是革命老区,曾是红军的重要活动地,到处可见留存下来的红色革命遗迹,通过参观学习,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不仅让我体会到了罗源县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乡村振兴,还让我深刻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使我更加坚定了为党和人民事业接续奋斗的信念,增强了我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青马班成员张雨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走出大学校园的“小课堂”,来到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亲身走进罗源的乡村历史遗迹,体会到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感受到百丈村和的福湖村经济发展活力。


大数据应用系

202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