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里的思政课

时间:2024-01-25浏览:11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健康服务系、旅游服务系成立“守护古厝实践队”赴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紫阳朱熹讲学堂遗址等地联合开展“追寻领袖足迹 赓续中华文脉”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师生围绕“探寻福州古厝,守护历史文脉”主题,开展走访文化遗址、讲述古厝故事、思政课现场教学、参与文遗保护等系列活动。



(实践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福州古厝》序”)


古厝现场教学 守护历史文脉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倾注了巨大心力。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为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古厝》一书撰写的一篇序言。他指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1月24日上午,实践队来到福州历史文化街区梁厝。思政部陈宏华副教授开展现场教学,她首先让实践队员思考“为什么要保护古厝”,她和大家一起重读了习近平同志为《福州古厝》做的序文,大家站在梁厝永盛宗祠900多年历史的建筑面前,真切感受到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历史文物、建筑等的保护和传承,因为仅凭想象很难让人感受到真切的历史,没有具体文物和古迹的文明是失传的文明。接着陈老师带领大家复习了“两个结合”的作用,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理论发展、实践创新的必由之路,大家领会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所强调“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的深刻内涵,激励青年人学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建设文化强国、建设现代文明进程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深刻认识青年担当文化使命的重要性,在守护历史文脉中做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宏华老师为实践队员现场教学)

(实践队员现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弘扬朱子文化 赓续古厝文脉

      梁厝背靠燕山,面朝闽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梁汝嘉、梁汝熹兄弟迁居于此,即先建梅涧书院,在此授徒,有理学大师朱熹等名家到此讲学授业,植下了梁厝村读书之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朱子文化传承发展。2021年3月在福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朱熹园他指出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践队员实地参观了梅涧书院遗址与以朱熹别称“紫阳”为名的紫阳朱熹讲学堂旧址,考察朱熹在梁厝的讲学研究的历史,深入了解朱子理学文化的历史地位,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实践队员在梅涧书院遗址讲述古厝故事,弘扬朱子文化)


(实践队员在紫阳朱熹讲学堂旧址讲述朱熹讲学历史故事,弘扬朱子文化)


领略世遗魅力 传递古厝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是福州与世界的美丽相遇,在互通往来中凝聚共识,在文明互鉴中守护文明。实践队员们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铃娟老师的讲述中了解世遗林的由来,了解到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保留的64处古厝建筑及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感受传统文化与时代元素的交融,历史和现代的传承与发展

师生们在古厝、古街、古树、新绿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街区充分领略了福州“绿色世遗”的魅力,感受重焕光彩的千年古厝传递的历史和文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古建筑和传统文化是留住我们的“根”,更加坚定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践行者和传播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铃娟老师为实践队员现场教学)

(实践队员现场讲述世遗林故事,传递古厝文化)


追寻古厝之“福” 传承文化底蕴

“福”文化,作为福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和谐、吉祥、幸福的生活理念。实践队师生实地参观了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展示馆——梁敬玖宅。这座清末民初的建筑,延续了古厝空间格局和肌理,同时保留了众多福元素,如精美的“福”图案和蝴蝶木雕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保护好文化遗产就是守住文化之根、留住城市之魂”。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宏华副教授的领学讲解下,实践队成员观看图文实物,深刻了解了福州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感受了“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宏华老师为实践队员现场讲述“福”文化)


 

(实践队师生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展示馆和梁厝特色文化展示馆进行参观学习)


探寻历史文化  古厝内涵

梁厝文风鼎盛,自古人杰地灵,代代名人辈出,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实践队师生深入梁厝永盛梁氏宗祠、梁氏名人祖居等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伴随着几位老师现场生动的讲解教学,队员们对于梁厝的历史人物有了更为立体、深刻的了解。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来到三坊七巷,对传统街区的保护提出要求,他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实践队师生结合专业所学,利用文物、古籍、文献资源等,充分发挥专业素养,学习了解位于三坊七巷黄巷中段的梁章钜故居-小黄楼的建筑风格和艺术手法,并录制“带你了解福州古厝故事”视频,实践队员们更为深入地体会到了正是在习近平同志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理念与具体实践的指引下,福州市能够很好地处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能够合理地保护利用福州古厝并不断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宏华老师为实践队员现场讲述烈士梁甘甘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实践队员在梁章钜故居-小黄楼讲述古厝故事,探寻历史文化)

(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宏华老师为实践队员现场讲述梁敬魁院士故事,厚植爱国精神)


践行保护古厝 厚植文化担当

     通过实地走访,实践队员了解到,旧时梁厝建筑犬牙交错,院落完整性差,保护建筑日久失修。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工作迫在眉睫。2019年,梁厝的保护修复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街区一期项目主体修缮工作基本完成,二期、三期也在井然有序进展中。有着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梁厝村,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实践队员依托我院位于梁厝的实践教学基地,聆听专业教师郑琳介绍古厝修复和保护故事,意识到古厝保护任重道远。队员们决心讲好古厝故事,为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注入青春力量

  

(我院校外实践基地指导老师郑琳老师为实践队员现场讲述古厝修复和保护故事)

 

(我院毕业生扎根实践基地,做古厝文化的传播者和保护者)

      以实践展示青春作为,用奋斗书写使命担当。此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强化育人资源协同,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推动课程思政和和思政教学同向同行。实践队师生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感受福州古厝文化魅力,探寻福州古厝文化谱系,投身文化遗产修复与保护,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厚植新时代青年的历史情怀与文化担当。

(实践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向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贺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