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程介绍

时间:2009-10-20浏览:10

 

 《形势与政策》课介绍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学院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与具体实践,在三年的专科学习期间开设80学时、1学分的《形势与政策课》,具体开课学期为大一上下学期、大二上下学期、大三上学期,平均每学期16学时,专科期间的学习,计1 个学分。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规范
一、 指导思想:
“形势与政策”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
二、 教学目的和任务
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教育,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 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概念、正确分析形势的方法,及时掌握理解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党和政府的基本治国方略,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形势,理解和执行政策。
2. 了解国际形势的新特点、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的对外政策,使学生认清自己所处的时代特点、明确责任和义务,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3.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及时地、针对性努力回答学生思想认识中的各种问题。
四、教学形式主要根据上级文件规定的范围和学院实际,在《形势与政策》课备课组长的组织与指导下分题分工地进行集体备课,上课形式主要以课堂专题讲授为主,穿插一些实践活动和影视资料。
五、教学组织与实施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由院党委、教务部、思政部、学院各总支共同组织实施。 每学期开学初组织集体备课会,根据当年宣传要求,研讨、确定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的具体教学内容,确定具体备课教师。备课教师需在授课前提交宣讲讲义及课件。由人文社科部会同教务部安排授课时间和地点。
六、考核要求与形式
1、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管理实行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该课程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平均成绩,一次计入学生成绩册。考核方法主要采取开卷考试、写论文等形式。
2、 严格课堂秩序,缺课两次期末考核为不合格
3、 考核结果为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级。
 
 
 
                                                                                                              院思政部
                                                             2009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