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华南女院学子寒假行:探寻福建非遗,深悟闽人智慧

时间:2025-02-13浏览:10

转自中国网 2025-02-11 

https://t.m.china.com.cn/convert/c_PBtZzCtt.html


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根据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统一部署,2025年1月21日福建华南女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旅游服务系联合组织薪火研习读书社骨干成员,走进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三坊七巷张志在艺术馆等地,感受中国寿山石雕深厚底蕴,品味福州非遗文化独特魅力,开展“‘福地’寻非遗,体悟‘闽人智慧’”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暨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前合影)

追寻领袖足迹,欣赏福建非遗

 “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大量理论和实践资源。让大学生学习福建非遗文化,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福韵石光”实践队师生一起探访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学习了解“福乐”“福匠”“福韵”“福传”“福人”等“五福文化”,通过馆内实物、图片文字及幻影成像、体感互动等现代科技手段,沉浸式感受福州本土非遗文化。

在参观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宏华副教授开展现场教学,她讲解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感悟“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她在“福匠”展厅内,阐释了“福匠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激发队员们学习继承“福匠”精神的决心,传播和弘扬优秀非遗文化的热情,增强对福建非遗的认同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图为: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宏华副教授开展现场思政课教学)

对话非遗大师,品味福匠文化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本次实践活动以展馆为课堂,面对面对话非遗传承大师,深入学习寿山石文化。

(图为:市级非遗传承人郑贤敏先生为实践队师生展示寿山石雕刻技术)

福州的寿山石雕,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已然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璀璨瑰宝。张志在艺术馆的福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张志在先生和福州市非遗文化展览馆市级非遗传承人郑贤敏先生,为实践队员们讲解寿山石雕技艺的发展历史和艺术价值。张老师倾情分享“四时可爱”等获奖佳作创作过程和理念,让队员们从多个维度深刻体验寿山石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寿山石雕的精美绝伦和闽人智慧的卓越赞叹不已。从福州工匠们世代相传、锐意创新,将寿山石雕技艺推向辉煌的动人故事中,实践队队员感悟到寿山石雕文化是福建历史发展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深刻理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触摸体验非遗,感悟文化伟力

非遗重在传承,传承贵在体验。在张志在艺术馆内,实践队师生们通过专业老师示范学习,亲手体验非遗技术,让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心中扎根,引导青年增强文化自觉,感悟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和伟力。

(图为:张志在艺术馆陈翔宇老师为实践队师生示范寿山石雕刻)

张志在大师的弟子现场为大家示范寿山石雕的基本步骤,从精心挑选石料到精准把握刀姿,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匠心独具。实践队的师生们围坐四周,全神贯注地聆听,亲自上手体验石雕“磨光”、“线刻”技法,体悟看似简单的步骤,实则需要十指的默契配合、内心的宁静专注,以及经年累月的刻苦练习与实践,方能逐渐掌握这非遗技术的精髓。在这身体力行的学习体验过程中,大家深刻感悟到寿山石雕人的匠心坚守和传承创新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

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暨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入福建“福”地,追寻领袖足迹,体验“福地”非遗技术,感受“福匠”不凡精神,体悟家乡历史文化底蕴。实践队员计划下一步设计出福建非遗精品旅游线路,记录新春非遗活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实践活动,旅游服务系同学进一步深刻领悟中国的文化思想,开拓文旅融合的新思路,增强了从事文旅专业的信心和自豪感,明确了职业发展方向。

(图为:福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张志在先生为实践队师生讲解寿山石雕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