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怀念——写在母校105周年华诞之际(萨本茂)

发布者:院办公室发布时间:2024-03-20浏览次数:40

1946年9月,我考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化学系读书,从那时起,我就和“华南”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这种情缘又和我的恩师余宝笙教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余老师不但教给我专业知识,而且也教我做人。她为人师表,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也堪为知识分子的楷模。她的高尚情操,给我以深刻的影响和教育,就像阳光雨露哺育和滋润了我的心田,成为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激励我在人生道路上奋然前行的巨大动力。

余老师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这是她最可贵的品格。余老师也是“华南”的女儿。1922年,她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求学,1924年,家里送她赴美国留学。临行前,母亲语重心长地叮嘱说:“毕业后不要留恋外国,要把知识带回来,记住我们是中国人,一定要回国工作!”1926年秋,她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硕士学位,随即遵母训回国,在母校创建化学系。1935年,她又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师从国际生物化学大师、维生素A、B、C的发现者麦卡伦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她用两年时间学完原定三年的课程,于1937年夏以优异的成绩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麦卡伦教授对她极其赏识,希望她留下来做他的助手,把课题研究继续下去,相信一定会有成就。当时,国内抗日战争已经爆发,民族危机深重,余老师决心为国效力。她谢绝导师的挽留,放弃优越的生活、工作、科研条件,怀着满腔爱国热忱,回到万方多难的祖国和魂牵梦绕的母校,任化学系主任。

余老师决心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祖国,但她没想到,1957年,她竟被划为“右派”,十年浩劫中,更被当作“牛鬼蛇神”受到进一步的迫害。两度政治上的打击,虽然使她饱受屈辱和折磨,却依然未改爱国之心。她说:“再了解自己的妈妈都有错怪女儿的时候,……我坚信,党总有一天会理解自己的。”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她的错案彻底平反了。那时,改革开放如春风吹拂,她看到了祖国的希望,为了提高我国生化研究水平,年已76岁的她第三次远涉重洋,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进行科学研究。研究所想留她工作,给她优厚待遇。她说:“中国正在搞四化,需要我回去工作。”在美国的弟妹也苦劝她就在美国安度晚年。她说:“祖国现在急需人才,我身体还好,(回去)还可以再干十几年。”她谢绝了亲人们的挽留,于1981年1月带着几箱图书和仪器,毅然回到祖国。同年6月11日,《福建日报》纪念党的生日专版上发表她的文章《祖国,母亲》(前文所引余老师的话均见此文——笔者注)。

余老师的拳拳爱国心,感天地,泣鬼神!正是在她的精神感召下,从“华南”毕业后的几十年来,我努力为国家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余老师热爱教育事业,尤其关注女子教育。她认为,提高女子受教育的程度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最重要的途径。可是,20世纪50年代初实行高教改革、院系调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被迫于1951年与其他高校合并而停办。余老师念念不忘“老华南”对女子教育作出的突出贡献,1984年8月,她牵头成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暨附中校友会”并任理事长,接着亲自以校友会的名义上书省高教厅,请求创办华南女子职业学院。11月,省政府批复同意后,年逾八旬的她即马不停蹄地在国内外奔走呼号,筹集经费,聘请师资。终于在社会各界及海内外校友的大力支持下,1985年10月18日,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这所全国目前唯一的民办女子职业教育高等学府诞生了!余老师作为创办者,成为“新华南”的首任院长。近30年来,“新华南”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女性人才,成为民办高校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余老师学养深厚,是名副其实的博士;教艺精湛,是诲人不倦的良师。我在“华南”读书时的几门主要专业课,都是余老师教的。她授课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善于把抽象的化学概念、原理讲得通俗易懂,很受学生欢迎。课后如有问题,我总喜欢向她请教,每次她都耐心细致为我答疑解惑,直到我完全理解弄懂为止。我因而学到了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后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的工作也曾得到她的大力帮助和支持。1985年3月,我做的“电刷镀铟溶液的研制和废水处理”课题结束后,邀请她参加成果鉴定会并对其进行评价。她闻讯十分高兴,对这一成果进行认真的审核并查阅了许多国外资料,然后作出书面评价:“电刷镀铟溶液的研制和废水处理超过了美国的H型。”此项成果是军地两用技术,应用至今,对舰船主机顺利运转,延长使用寿命起到很好效果,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它的通过和获奖,余老师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我对余老师十分尊崇,师生情谊,历久弥坚。余老师是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89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她赴京开会路经上海时,我和沪上校友都喜欢和她聚聚,我回母校参加校庆等各种活动,也总要去拜访她。最难忘的是1995年10月,我回母校参加“新华南”10周年校庆活动,当时,余老师已经生病了,神志时好时坏,她一见到我就说:“你是本茂。”令我感动不已,而看到她衰弱的身体,又非常伤心,不禁潸然泪下。岂料此次相见,竟成永诀!1996年9月23日,她撇下亲手创办、倾注无数心血的“新华南”,永别许多无比敬爱她的学生而与世长辞!曾记初闻噩耗,我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我为“华南”失去最杰出的女儿、我失去最好的老师而哀伤。余老师永远活在我的心里!现在,谨借母校庆祝105周年华诞之机,写下这篇文字,缅怀恩师的优秀品质和卓绝功绩,表达对她永远的怀念。


(本文作者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1950届校友,应用化学家,中国人民解放军4805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