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教育,心系华南——一群老教师的女校梦(陈薇薇)

发布者:院办公室发布时间:2024-03-19浏览次数:26

“我们的校园里有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不是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而是一群可敬可爱的老教师。她们白发苍苍却神采奕奕;她们步履蹒跚却走得坚毅;她们满脸皱纹却总有着微笑的脸庞,带着亲切慈祥的目光。正是这群辛勤耕耘,无私无畏,无欲无求,殚精竭虑的老教师们使我们学校的这道风景线不仅亮丽而且感人至深。  “1984年的夏秋之交,改革开放的浪潮猛烈地撞击着中国大地。在东南一隅的福建福州,一群年过花甲的老教师心动不已。“老骥伏枥”的壮志让大家决定为女性专门创办一所职业学校,“女性要有能力,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真正提高地位”。 这就是这群老教师办学的初衷啊!1984年10月5日,由这群老教师所组成的校友会的理事长余宝笙给时任省长胡平写了一份报告,“我们都已高龄,极盼我们的良好意愿能早日实现。恳请领导看在我们这些老人为报效祖国之苦心和紧迫感……”余宝笙的殷殷之情跃然纸上。省领导项南、胡平的首肯与支持,让这一群花甲老人欢欣雀跃,她们的信心更足了。就这样80岁的院长余宝笙带着一帮平均年龄60.5岁的娘子军开始创业了。在一年的时间里,这群60、70、80岁高龄的老教师,用她们的勇气、决心与干劲,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大戏,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开启了中国民办女子职业教育的先河。这是新中国第一所也是当时唯一一所私立女子职业大学,一个在当时类似“天方夜谭”的神话被一群老教师变为了现实。

记得那年新学年刚开学不久,就传来了余宝笙老院长病故的噩耗。当时的我是学院大二的学生。站在追悼会的队伍中,我只知道她是我们的老院长,只知道她是学院的创办者。而她高尚的品格,她不平凡的一生和建院的光辉业绩是我在留校后才慢慢了解到的。在筹办学院的整个过程中,余院长殚心规划,宏谋毅力,倾泻全情。为了筹募建校基金,已84岁高龄的她不辞艰苦,风尘仆仆,多方奔走,远赴香港、美国。而其自奉之俭,自律之严,尤为感人。为了节约费用,余院长舍乘飞机,以其84岁高龄衰弱之身,就长途汽车颠簸往返于福州和香港之间。虽然余宝笙院长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她热爱教育事业,克己奉公艰苦办学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倾尽全力为祖国培养女子高等人才。

“时光荏苒,当年的那群老教师现在都8、90了。可她们依然活跃在校园中。你们曾见过的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无不浸润着她们艰辛的汗水。她们老骥伏枥,默默奉献,用自己无声的语言、实际的行动影响着学校的每个青年教师和学子。2004年12月,由于在教育事业上的杰出贡献,省委省政府授予我们理事长陈钟英教授“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光荣称号,并奖励东南“菱帅”小轿车一部。理事长将小轿车无偿捐赠给了学校,对她而言,学校就是她的一切。老教师们陆续从学校的各级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成立了督导组,坚持每周2次听课,继续默默奉献、辛勤耕耘。2009年,在第二届“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的评选中,我院督导组90岁高龄的马秀发老师获得这一光荣称号,马老师又一次把奖励的价值33万元的克莱斯勒商务车赠送给了学校。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老教师们无私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位不在高,爱岗则名;资不在深,敬业就行;斯是教师、惟勤耕耘”这是老教师们爱岗敬业精神的自然流露。“自强,开拓,勤朴,奉献”这是老教师们用她们的一生为我们书写的鲜活校训。正是这样一个老教师的群体,撑起了学院发展的一片天空。她们也许不再豪情万丈,也许无法慷慨激昂,但她们是我们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院的年轻教师也深受老教师奉献精神的影响。她们自立自强,努力提升自己,在学院的大力扶持下,前往国内外高校或有关专业机构进修深造。学成后她们又都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国内外的优厚待遇回到母校,为母校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年轻教师们也像老校友们一样,把自己所有的知识、人生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华南女儿在这里成长,一如灿烂的星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装点世界的天空,播撤温馨的光明。她们胸怀远大的抱负,用燃烧的激情,把清丽的歌声唱给蓝天白云,唱给辽阔的土地。


(本文作者为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现代管理系专业主任,讲师,1998届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