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翘首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对未来的大学校园充满了美好的憧憬。然而,在我迈进我的大学——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校门的那一刻,眼前的校园瞬间熄灭了我对大学的美好想象。校园里没有操场,我无法如想象中那样,夹着书本,穿过操场,在几幢教学楼之间穿梭,找寻我今天要听课的教室;校园里没有学生宿舍,我无法如想象中那样,熄灯后与躺在我上辅的姐妹海阔天空;校园里没有浓密的树荫,我无法如想象中那样,站在树荫下晨读或谈一段青春校园恋爱。没有,什么都没有。我就在这与我的想象有着天壤之别的校园读完了我的大学。
毕业后,我留校了,鬼使神差。我仍旧被过上一过想象中的大学生活的情结纠缠着,怀揣着能像前几届留校的老师那样到省外高校进修的一丝幻想。
工作之余,谈话之间,我会和其他同事一起,抱怨学校的诸多不是:工资太低、福利太差;又是黄牌警告,呆在学校太没安全感;没有编制,相亲都遭人嫌弃。
但是,那次,我与同事出差。在饭桌上,她说了学校的不是。她说着,我听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我感觉她正在外人面前说家的丑。那时候,我是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华南”就是我的家。
是的,“华南”是我的家,我是家中的女儿,一个未出嫁的女儿。
如果毕业后,我找到一个好单位,嫁入“豪门”,我或许会因为顾忌娘家的寒酸,能远离则远离;就算毕业后,我找到一个普通的单位,“门当户对”,我也会因为要花心力经营夫家,而渐渐与娘家疏离。
然而,我是一个未出嫁的女儿。家的荣辱,家的好坏,家的一切,与身在家中的女儿息息相关。作为女儿,我不能望着祖先建造的辉煌大楼、而今为他人所有而无休止地叹息;作为女儿,我也不能看着年迈的老母还在为家呕心沥血。女儿正当年华,理应成为家的中坚力量,让家不再风雨飘摇,让家中的每一位成员说起家时引以为豪。
在家中,我是一名会计。家里省吃俭用剩下的余钱,作为女儿,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傻傻地躺在银行里只赚取利息。征得家长的同意,我跑到证券交易中心开立证券账户。柜台里的人翻看着资料,琢磨了半天,说:“你们学校拿学费炒股?没有先例啊!”说了一通的理由,不知哪句话打动了他,账户开立成功了。那是1997年,当时的原始股中签率较高。记得一支中签股“中国武夷”,上市后即抛出,一下子就赚了30万元,我们欣喜不已。在以后的8年间,在处理日常账务之余,我和财务处的同仁们跑证券、跑保险,每年都获得了近百万元的投资收益。在此期间,我心里也曾抵触过,毕竟投资理财太费神费力费时了,甚至还要倒贴交通费。然而,一旦家里有余钱,我还是忍不住会去投资理财。年终一盘点,又获利了不少,我还是会由衷地高兴。谁叫我是家里的女儿呢?我身不由己。
2005年,省政府拨给学校比旧校区大几十倍的一块地。全校师生高兴万分。我们终于有新家了!然而家里辛辛苦苦多年积攒下的钱,对于建设新家所需的天文数字来说,只不过是杯水车薪。钱在哪里?向银行借。东奔西走,先是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四大银行高门大户,门槛高得很,我们根本跨不进去。找小门小户的民营银行或地方性银行,接着跑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农村信用社……或热情或冷淡,但结果如出一辙:现在银根紧缩,不批学校基建项目。在跑民生银行时,那个银行司机在送完与我同去的院领导到家后,竟然半路把我撂下了。我憋着一肚子气,从中亭街走到首山校区,气仍然未消。幸好,几经周折、多方努力后,我们终于在福州市商业银行贷到了款,可以大刀阔斧地建设新家了。
我加入了建设新家的先遣部队。作为新区办成员,我每周到新校区开例会,有时还到田间地头给农民发放失地补贴。未动工的新家一片绿色汪洋,甘蔗林、香蕉林、花生地、茉莉花地,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包括蚊虫在内。每回去新家都全副武装,捂得严严实实的,却还是防不胜防。每次回来,都带回了些红色的纪念品,位置不定,有一次居然留在了眼皮上。同事问:“眼睛怎么了?”我答:“得了麦粒肿。”
如今,站在已基本建成的新家里,我会痴痴地呆望:在红色教学楼间欢快穿行的青春身影;在学生公寓阳台上穿着睡衣慵懒收衣服的女生;在白荷初绽的池边凝眸的女生;在怒放的紫荆花树下拾起花瓣的女生。我无比羡慕地看着她们。她们年轻的心不会知道:她们今天所拥有的是如此地轻而易举,而我当初是何等地梦寐以求!
新家进大门的那条路叫“上三路”,教学楼前的那条路叫“烟山路”,还有“首山路”、“旗山路”。家里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了这些路名,这是我悄悄给新家每条路取的。它们是“华南”老校区所在的路名,和“华南”曾经与现在的校区名,也是“华南”走过的105年的风雨路程。我走过了“烟山路”,那时我正值青年;我走过了“首山路”,那时我正从青年迈入中年;现在我正走在“旗山路”上,我已步入中年,步伐开始迟滞。无论在哪条路上,我都不忘我是“华南”未出嫁的女儿,做着一个未出嫁女儿该做的事。
“华南”未来的路,我不用远眺,一定还有我无法取名的路。我也不用回头,我听到了身后“华南”未来女儿的脚步声,步履轻盈。
(本文作者为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财务处副处长,高级会计师,1994届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