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如梭,华南迎来了105周年华诞。作为1989届儿教专业的毕业生,回想自己和华南一起走过的25年青春岁月,我心怀感激。华南前辈们一言一行,对我的成长有着至深的影响,其中的一位就是刘永和博士。
刘永和博士,美籍华人心理学家,时任新华南名誉院长兼儿教专业主任。她引进了崭新专业学科,亲自担任《智力测验》、《行为矫正》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后来还邀请了美国朋友简•菲利普博士来给学生上《行为疗法》这门课程,有时还亲自担任翻译。当时参加听课的除了学生外,还有其他单位的人员,如儿童医院的医生。这些课程使得儿教专业的学生有幸接触了专业前沿知识(1985年9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它们至今仍是从事儿童教育教学工作中实用的基本方法。当时智力测验常模在国内是个空白,她修订了国内常模,并使用它进行智力测验。
我记忆中的刘永和博士对华南的贡献、对学生的帮助主要有下列几点:
对儿教专业发展有美好的憧憬。记得我还是儿教专业一年级学生的时候,在一个蒙蒙细雨的下午,刘永和博士带着85、86两个年级的学生来到首山的一片田间,她指着成片成片的茉莉花说:“不久,我们会在这里盖上一座四层的楼房,儿教的学生搬下来,在这里上课、在这里住集体宿舍过集体生活,再在这旁边盖一所三层的幼儿园,这幼儿园很特别,没有楼梯,各楼层设的是滑滑梯直通操场,楼上的小朋友们下了课,从上面滑下来就行了。这样多好玩,孩子们一定爱来幼儿园。”她这崭新的专业规划让大家兴奋、心动和期盼。
身体力行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当年在刘博士的带领下,儿教专业学生利用暑期奔赴闽东各地开展智力扶贫。当时条件很艰苦,白天顶着骄阳、晚上蚊虫叮咬,刘博士指导学生们入校入户开展智力测试;每到六一节,她必定带着学生们到妇联、政协等单位,为家长提供咨询。刘博士还在儿童医院开设了门诊,1985级的学生们轮流去见习。后来她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建立了“华南儿少诊疗中心”,一方面对外接诊,另一方面成为学生们的实训基地。刘博士还组织当时的三年级学生分组、共同翻译《为什么你的孩子特别多动》一书(已出版),鼓励学生利用暑假办幼儿班。
鼓励年轻教师上讲台。刘博士打破论资排辈的一贯做法,鼓励留校的青年教师上讲台。她亲切鼓励地大家说:“你们知道当年徐悲鸿上讲台的时候多大年纪么?”大家摇摇头。她说:“19岁,你们现在几岁了?怎么不能上呢?哪位大师不是慢慢成长起来的。”还经常用她初到美国举目无亲,凡事靠自己打拼的例子鼓励大家。虽然我至今仍不确切地知道徐悲鸿是否真的是19岁开始讲课,但这个例子无疑增强了年轻教师的信心。
传递乐观的情绪。课堂上,她的一个提问引起课堂鸦雀无声的时候,她面带微笑,以期待的目光看着学生,鼓励大家说:“JUST TRY”。刘博士有着当时被许多人认为是异想天开或不符合国情的想法,对于这些各种各样想法,她常对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说:“JUST TRY。只是试一试。试一试,损失不了什么,反而有可能成功;不试,那么什么都没了。”一句话,一辈子,今天,“JUST TRY”成为我为自己加油、鼓励我的学生们、同事们的一句话。
看看今天的自己,再回想起华南前辈们的点点滴滴,她们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越发感受到华南前辈们给我的是让我受益终身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