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不法分子通常冒充他人及仿冒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或伪造形式以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冒充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大学生,解放军等,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贷款,手机定位,招嫖等各种形式进行诈骗。
案例1:网络投资类诈骗
刘先生添加了一个推荐股票的微信账号,该微信不定期推荐链接让他通过网络观看投资直播课程,他通过直播课程的推荐下载了一款名为“**策略”的手机APP,并三次通过转账的方式向该APP开发公司账号转账20万元。此后他又在该APP上购买了股票期权产品,一个月后接到自称该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他购买的股票期权跌了,他投资的资金已全部亏光了,刘先生才感觉被骗。
防范小贴士:
1、此类诈骗流程:通过交友软件搭识--所谓的专家在线指导--承诺稳赚不赔--小金额随时取现--网站无法登陆--钱财损失。
2、不要相信所谓的内部消息、稳赚不赔、收益巨大等诱惑,天上不会掉馅饼。
案例2:网络交友类诈骗
方女士是某公司高管,通过某正规婚恋网站认识一名自称是美籍华人的设计师,该“设计师”通过微信向方女士发送了护照照片,经过一段时间的微信文字、语音聊天,方女士对此人颇有好感,一个月后,此人称前往迪拜出差,出差期间账户被冻结,但急需一笔资金,于是方女士向对方指定账户转了10万元,随后的半年时间内,对方以各种理由向方女士借款,方女士均一一汇款,共计500多万,直到失去联系,方女士还以为此人出差时遇上意外,遂向迪拜美国大使馆求证才发现,此人护照是假的,根本查无此人,终于意识到上当受骗了。
防范小贴士:
1、网络交友一旦涉及金钱来往要提高警惕,不要被花言巧语所骗。
2、若不慎遇到感情骗子,请及时报警,并保存好相关证据,为警方破案提供线索。
案例3:冒充公检法涉案类诈骗
从事金融行业的李女士接到一个电话称她涉嫌诈骗,起初李女生并未相信,但是对方要求她到指定网站查看印有她信息的“通缉令”后并收到对方发来的“警官证”的照片后便完全相信了对方的说辞。根据对方要求,她首先在电脑上下载了一个所谓可以保护其电脑安全的“110软件”,然后插入了银行U盾,并根据提示输入了U盾密码,接着电脑黑屏了,对方称他们正在调查她的账户资金流水,这是不能公开的,要求她将电脑屏幕关闭,李女士也照做了。一星期后,由于对方未按照承诺将资金返还,李女士致电才发现已联系不上对方,方知被骗。
防范小贴士:
1、公检法部门在执法办案中绝对不会通过电话、网络等虚拟形式向任何人索要罚款金额。
2、凡是通过网络发送的“通缉令”和“警官证”均不可信。
案例4:网络刷单类诈骗
李女士收到一条短信:你想兼职吗?只要在电脑上点点鼠标,就能赚钱。她主动联系对方,听了介绍:通过网购刷单就能赚取佣金,便动了心。对方发来第一个任务:一个商务公司的钥匙链,需支付360元。李女士用支付宝进行付款后将付款截图发给对方,两分钟后,对方将360元本金和15元佣金一并还给她,之后两单也很快拿到了佣金。接着,对方称必须完成多重任务后,才能返款。起初金额是8000元,李女士没多想,又付了款,接着,发来的任务金额越来越大,并称如果不完成多重任务,她之前的本金也无法返还。结果,李女士为了拿回本金和佣金,三天内刷单50余次,共计被骗55万元。
防范小贴士:
1、虚假刷单一般以高佣金吸引人,不要轻信。
2、刷单是一种违法行为,不要参与。
案例5:针对财会人员诈骗
近日,某汽车销售公司财务薛某在单位办公室接到固定电话自称是某客户,“客户”称对方老板要该薛某一个账户,有一笔钱要打过来,并让薛某加他的QQ。加好后,薛某将公司账户发给对方,对方发来薛某公司收款8万6千元的截屏,但说要二小时到账。薛某以为是公司业务方,没有按照公司财务规定处理的意识。紧接着QQ上一个头像是他老板的号码号码发来一条信息,询问公司有多少可用余额。薛某回信息:三百多万。“老板”回信息:安排支付46万款项。薛某以为老板在谈一笔生意,就让出纳转账了。出纳在公司电脑网上银行将钱款转至QQ信息提供的对方开户银行。2分钟后,老板打来电话说“为什么转钱?”(手机短信反馈银行转账通知)。这时大家知道被骗了,立即打110报警。
防范小贴士:
财务人员切记:1、网上老板不可轻信,转账指令当面确认。
2、工作电脑常杀毒,陌生链接不乱点。
3、重要信息细保存,微信、QQ勿传递。
案例6:网购退款类诈骗4万
热衷网购的小赵接到一自称淘宝客服的电话:小赵半年前购买的一条裤子由于材料问题可能引起过敏,他们将返还“双倍退款”。由于公司无法通过私人支付宝账户进行小额退款,必须通过“蚂蚁借呗”才能操作,于是小赵根据要求在支付宝“蚂蚁借呗”中选择“医疗”选项,借款3万元后,留下双倍退款的金额,将剩余的钱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转到指定账户,由于微信转账的额度限制,并未一次成功,后又根据要求通过手机银行转账,对方称未全部收到,这样影响小赵信用,必须在支付宝“马上金融”借款1万元再转账补齐缺少的金额,等小赵全部操作完成后,告知家里人才发现上当受骗。
防范小贴士:
网购后,收到陌生电话或所谓客服的信息时要警觉,不要轻信“退款”、“额度确认”等内容,务必与原购买商户确认。
案例7:办理贷款类诈骗
小钱大学毕业后,兢兢业业工作好几年,可是兴趣爱好广泛、美丽的事物又多,一不小心就成了月光族。某天在手机上看到一条贷款广告视频,视频中提到:“你急需用钱吗?我们可以帮你拿到大额的贷款!免抵押、免担保只需二代身份证,快速放款、线上即办……”。小钱完全没有怀疑,点开了广告上的链接,二话不说按照上面的要求填写了自己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五天后,小钱接到一个自称某公司“王经理”的电话,他告知小钱,贷款申请表已通过审核,但需要提供银行流水才能贷款,如果没有,可到银行办理一张新卡,并存入需贷款金额的20%作为还款保证金,以查验其是否具备还款能力。于是,他按要求存了20000元,并将银行账户发给了“王经理”,“王经理”表示要等银行确认。过了没多久,小钱的手机收到一条验证码信息,“王经理”让小钱将验证码发给他。小钱想:银行卡在自己手上,密码也没有告知对方,是安全的,便将验证码发给了“王经理”。紧接着,小钱的手机就收到一条短信,显示他的银行卡被转出20000元,这时,“王经理”又让小钱转钱“增加流水”,感觉不对劲的小钱让“王经理”将20000元转回,不想,已经联系不上了,这才意识到上当受骗了。
防范小贴士:
网络贷款要谨慎,一旦要交“保证金”、充“银行流水”就是假的!更不能提供银行卡密码、验证码!
案例8:虚假购物类诈骗
吴小姐通过网络搜索,发现一家便宜的机票网站,她与网页上留下的电话号码取得了联系,对方告诉她由于票源较为紧张,让其尽早将票款打入到指定账户。吴小姐立即通过手机银行将1145元转入了对方账户。之后,对方表示已收到款,并出票。出行当天,吴小姐拎着行李箱兴致匆匆地来到了机场准备换取机票,谁知工作人员查询了数次都找不到她的订票信息。随即,吴小姐打电话向对方询问,对方的电话却始终处于关机状态。直到此时,吴小姐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
防范小贴士:
无论是购买还是改签飞机票,一定要找正规的航空公司直营代销点或网站。
案例9:以“缴学费”为名的诈骗
李先生收到一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自称是李先生的儿子,因手机掉入水中,借用同学手机联系。大学里开设知名教授的课程,需支付40000元学费。李先生拨打此电话无人接听,后一自称负责开课的杨主任通过另一个陌生号码发短信,将银行账号提供给了李先生,李先生未与儿子核实,通过ATM机将钱款转入了指定账户后,想起儿子有两部手机,遂拨打另一部手机,儿子告知并无此事,才发现上当受骗。
防范小贴士:
接到此类电话请务必通过各种途径与当事人核实,切勿在核实前轻易转账。
案例10:冒充亲人、朋友求助
某日,张女士在家中与在外留学的外甥女小李用QQ聊天。小李称她在中国的朋友急需用钱,但小李转账的话,至少要到明天才能到账,请张女士帮忙先汇钱给她朋友。随后,张女士与小李的朋友取得了联系,对方称自己的父亲在动手术急需用钱,先向张女士借钱,明天就让小李还给张女士。张女士没有怀疑,立刻在网上银行转了20000元给小李的朋友。过了会儿,小李的父亲正好上线,告诉张女士小李的QQ被盗了。此时,张女士才发觉被骗了。
防范小贴士:
在QQ、微信上收到朋友、家人要求借钱的,请务必通过其他方式核实,在确认真实身份前不要轻易转账。
院保卫处
2019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