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报到期间,往往是诈骗案高发期。大学新生缺乏社会经验,对新环境不熟悉,很容易成为骗子下手的目标。要重点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警惕校园诈骗。现总结常见的几类针对新生的骗局,请提前做好防范,避免上当受骗。
一、来自“代理”的校园诈骗
案例:新生开学时,一名陌生男子以“某品牌校园代理”的身份进入新生宿舍,背包中装的全是名牌水笔、钢笔、笔芯、雨伞等,以极低价格出售给宿舍同学,鼓动宿舍同学利用开学之际,转手卖出,至少可赚三四百元。面对眼前利润诱惑,整个宿舍成员达成一致,共同出资,用400块钱买下了这些东西并准备出售。可当“校园代理”走后不久,就发现:一盒200支的笔芯只有七八十支,还都是那些被用胶带粘在盒壁上的;水笔,也只有外面的一层,里面夹的全是硬纸,打他留的电话号码却是空号。
防骗提醒:新生开学应先适应大学的生活,不要忙于寻找兼职工作。面对“各类校园代理招聘”、“热心中介帮忙介绍兼职”等情况,一定要谨慎对待。要先查看对方的资质,应聘过程中索要身份证、交押金保证金的,立即拒绝。
二、来自“银行”的中奖诈骗
案例:大一新生吴某某,收到银行发来的短信提醒:“您的账户已满5000积分,可兑换5%的现金,请登录手机网****.com查询兑换,逾期失效[建设银行]”。吴某某点击手机链接,手机界面自动跳转到“建行”手机银行网站。按照提示,吴某某一步步输入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后,发现手机页面提示系统崩溃,重新加载,几分钟后,吴某某收到3895元消费提醒短信,才知道自己被骗。
防骗提醒: 银行的官方信息是绝对不会发任何链接的,带有链接的短信,都可能是骗人的。千万不要点进去,更不要输入个人信息。另外,对自己的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件要严格保密,防止他人借用你的信息,作为购买电子产品、申请贷款的凭证,造成个人的经济和信誉损失。
三、来自“辅导员”的汇款诈骗
案例:学生家长刘某收到谎称儿子“大学辅导员”的电话,说是儿子在学校突然晕倒,现在在某医院住院,急需输血,刘某给儿子打电话发现手机关机或者无法接通。六神无主的刘某,情急之下立即把5000元钱汇入对方账户,当日下午赶到学校时,才发现被骗。
防骗提醒:新生在报到之后,请将辅导员、宿舍同学的联系方式留给家长。告知家长,出现此类事情,切勿慌乱,应先跟辅导员联系,确认事情是否真实。
四、来自“任课老师”的缴费诈骗
案例:“请问你是**学院**专业2016级新生吧?我是你们的专业课老师某某某,因学院统一订阅辅导教材,需要每人交300元教材费用”。一听是专业课老师来了,赶快交钱吧,老师是谁,也没人知道。最后才发现自己学院根本没有此专业课老师。
防骗提醒:入学后,应尽快熟悉辅导员,遇到此类事情需要先向辅导员核实。另外,我们学校学生教材都是教材科统一征订,不会由专业课老师个人帮学生订。
五、来自“学长学姐”的推销诈骗
案例:有个自称大四学姐的进教室宣传四六级英语资料,需要每人缴纳240元押金,然后每月会往宿舍送英语资料,并谎称自己住在学校某公寓楼,结果某宿舍同学交押金之后,只收到两三期的英语资料,之后再也不见学姐踪影,去公寓楼询问,发现根本无此人。
防骗提醒:开学之际,部分骗子打着推销的旗号,推销各种与学习、生活相关的伪劣产品,如推销电话卡、水卡等。个人销售的产品,很多时候没有售后保证。办理手机卡应该到学校正规的营业厅办理,或者到开学期间的专门营业点。
院保卫处
2019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