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园贷诈骗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贷款业务,而很多校园贷其实都是披着伪善外衣的高利贷。所谓的“低利率”“免利息”都是诱导大学生进行贷款的诱饵,最后利滚利欠下巨债。
防诈小贴士
要树立正确消费观念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理性认识自己的消费能力,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制定消费计划,合理安排生活支出,避免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
如果确需申请贷款,一定要先和父母沟通,认真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并向正规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业务。
要主动学习金融消费知识,保管好个人信息。
大学生应当主动学习有关金融方面的消费知识,提高对各种形式“校园贷”陷阱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对借贷机构广告宣传中的“免费”“优惠”“打折”等内容要多留个心眼,增强防范意识。
应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以及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不扫描不明来源的二维码,也不轻易向他人透露家庭住址、宿舍地址、父母联系电话等信息,以免被骗子所利用。
要留存有关凭证,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同学们如不慎踏入不良“校园贷”陷阱或者遇到疑似不良“校园贷”诈骗的情形,应当积极收集并留存有关证据,拨打110报警求助。
二、山寨“新生群”诈骗
每逢新生开学季,各大网络平台会有大量真假难辨的“新生群”“资料墙”“大一新生墙”,他们或是假装校方发布收费信息,亦或是到各个学校学生群中发布诱导用户添加好友的引流话术,如大学英语四六级、PS、计算机二级等相关的付费内容,一旦付钱,你就成了上钩的鱼儿。
一些诈骗分子会在新生群里冒充学长或是学姐和新生们套近乎,嘘寒问暖,在获取新生和家长的信任后就开始推销手机、电话卡等物品。
防诈小贴士
一旦出现收费等事宜,学生和家长都务必要从学校公布的官方途径了解,或直接和校方、辅导员等取得联系,多方确认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切勿轻信他人、随意点击不明网络链接,避免上当受骗。如果涉嫌诈骗和敲诈勒索,可以直接报警。
三、兼职诈骗
骗子们抓住学生想要早日赚钱的心理,打着招兼职的幌子,骗取新生钱财或个人信息。
案例:今年“618电商节”,泉州台商区公安分局接到大一学生张某报警称,其在网上刷单被骗。原来,张某在某交友app上加了一个陌生好友,对方邀请张某在某平台上刷单赚钱。对方提供一个链接让张某下载一款聊天软件,并引导张某转钱到其提供的银行卡上刷了三次单,三次都有正常返利,张某便相信这是可以赚钱的兼职。但随着投入的金额不断变大,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提供返利,并表示要继续转钱刷单,否则本金都无法拿回,意识到被骗的张某赶紧报警求助。
防诈小贴士
“刷单”本身就是一种违规违法行为,网络上的兼职刷单广告都是诈骗分子投放,“先垫付”刷单只会让人越陷越深,造成较大损失。当看见兼职信息时,切勿盲目报名,应先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可向老师咨询或者上网查询机构是否正规。
四、电话诈骗
骗子通过非正常渠道窃取新生信息后,有时会自称是教育部或校方,以返还学费、资助生活费为由,让学生提供银行卡号和密码。此外,还可能以学校老师的名义给学生家长打电话,谎称孩子在学校生病或遇到意外,急需手术费等,要求学生家长汇款或转账。
防诈小贴士
对自己的隐私要严格保密,遇到此类事件要提高警惕,先向家长和老师汇报情况,并向有关机构进行求证,遇到欺诈行为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家长如遇诈骗电话,需跟学生本人进行确认,若联系不上,可以和学校辅导员或其他老师联系。
五、校园卡等推销诈骗
推销诈骗是大学生经常遇到的骗局,主要诈骗对象是新生,会有很多所谓的学姐学长来给你推销东西,都是日常用品如充电宝、网线之类的,这时候你要注意了,这些东西有些质量没有保障,或者是假冒伪劣产品,有可能比外面卖的还贵,而且根本没有售后。
防诈小贴士
警方提醒:对陌生推销者的花言巧语不要轻信,购买东西时最好到学校内外的正规超市商场购买,另外学校并没有强制要求大家办理校园卡,需要办理电话卡要到正规的营业厅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