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发布者:余舒蕾发布时间:2022-11-29浏览次数:156

   

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是直属学校领导的、独立设置的与学校其他二级系()行政同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二级机构

历史沿革:

理事会、党委、行政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1985年复办之初就设立政治处,首任院长余宝笙博士自编《形势与政策》教材,并亲自为学生授课。马院前身为两课室,2006年改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2012年思政部独立设置2024年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要职责:

1.教学管理。承担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面向全校学生统一规范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门公共必修课及相关选修课程。

2.队伍建设。统一管理思政课专兼职教师队伍,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创新与理论研究

3.学生培养。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开展理论学习宣传宣讲、社会实践活动。

工作成效:

近年来,学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民办学校也要把思政课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按照要求办好思政课,在这方面没有例外”的嘱托,明确民办高职院校同样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责任,强化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学校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探索,形成了“六个一”,即:完善一套体制机制、建设一支专家团队、引进一位思政课程带头人、成立一个“教研工作坊”、构建一个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模式、形成“三思而厚行”的大思政育人体系。

1.狠抓队伍建设,打造教学团队。通过引进、招聘、转岗等多渠道组建形成较为稳定的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实施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聘请专家团队指导;引进省级名师担任思政课程带头人,实施“师带徒”;设立思政课“教研工作坊”,强化集体备课,支持教师参加部、省、市三级培训及跨校跨学科集体备课。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打造一支相对稳定的、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2.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协同育人。马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统一”打好组合拳,强化大思政课善用之与学工、团委、专业系部对接,协同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模式,主动融入学校“三思而厚行”的大思政育人体系2022年暑期,马院与团委、各系联合开展“闽山闽水物华新——寻访总书记足迹”暑期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得到学习强国、福建高校思政网、新福建等多家媒体的宣传报告,产生重要影响。

3.推动教学研磨,促进相长。马院立足上好思政课,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做好教改科研,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能力大赛以研促教,以教促学,促进教学相长。近年来,思政课教师在福州市委教育工委举办的思政课教学比赛中,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中,《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入选2021年福州市属高校“百堂思政示范课”。

4.强化责任担当,促进共建共享。2022年3月,学院主动承办新时代福建民办(中外合作)高职院校思政课协同育人”研讨会,进一步凝聚了我省民办高职思政课建设的共识,推动强化我省民办(中外合作)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马院主任陆芳教授带领团队、跨区域协同,聚焦“大思政课”视域下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研究,获得2022年省委教育工委高校思政工作委托课题一项、“我为建设新福建献良策(统一战线专项)”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