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与策划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会展业作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一个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目前我国的会展场馆数、可供展出的总面积、举办的展会数等指标数据都已跃居世界第一。 由于会展业对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巨大的带动作用,该行业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关注。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对会展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据《国际商报》报道,会展专业人才岗位空缺与求职者的比例为:上海10∶1、北京8∶1、广州8∶1。今后几年内我国会展市场需要的会展从业人员将达200万人以上。人才成为会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顺应产业发展的大好形势,我院于2011年正式招收首届会展专业学生。作为学院教改试点专业和特色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坚持产学互动、校企合作的方针,不断在课程设置和校内实训项目开发方面进行探索。该专业从培养职业能力出发构建教学体系框架,从岗位需要出发确定核心课程,从实战练兵出发设置校内实训项目,提倡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求实求新求变。
一、从培养职业能力出发构建教学体系框架
该专业实施“三段式”教学法,即将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实习结合起来,穿插进行,学生在校期间就拥有认知性实训、教学实践、进入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性”顶岗实习的机会。校内教学合理安排课程菜单,注重从工作岗位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校外实习则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学到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检验和不断积累经验,强化提高职业能力。 “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良好成效,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得到了较大提升。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
专业从目标岗位群分析入手,结合社会需求和本院优势资源,确定会展策划、会展设计、会展营销、会展服务能力为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师资配备、配套实训室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这些有效的保障了课程实训的有效开展。实践性课时达到总课时的50%以上,实现了与校外半年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
二、从岗位需要出发确定核心课程
对比国内外大专院校会展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模式,综合学界专家、业界专家及专业学生的意见,该专业对实施“职业能力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根据会展企业的实际岗位配置情况,确定为会展专业培养的四个职业岗位方向: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设计、会展服务。根据四个职业方向,确定相应的核心技能,设置相应的核心课程,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
会展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与“职业能力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
出发点:以培养学生会展营销能力和会展设计能力为主线,构建会展专业的课程体系,通过“三段式”培养途径强化学生的会展实际操作能力。
目标:依据会展从业人员岗位能力要求,坚持产学研结合,坚持“以做带学,学做结合”的教学理念,按“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思想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整合相应岗位的课程模块,完善课程体系;更好地实施按“岗位”教学,充分利用校外优质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开发会展系列实训教材;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优质课程。
三、从实战练兵出发设置校内实训项目
会展职业能力,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掌握。在校内教学环节,该校安排了较多的实训课时(占专业课课时一半以上)。实践教学内容按工作流程排序,以实际会做为准。实施以项目为载体训练学生的展会操作相关技能。在训练学生综合技能时,学院通过创新项目“学生自办展”,完成实际的会展策划、运作项目,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真实考验和充分展示。
1. 单项技能实训项目
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由任课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足够数量的校内实训项目。其中以会展策划技能实训、会展营销技能实训、会展服务技能实训和项目管理技能实训为主体。实训室布置也仿照企业的真实场景,使学生不出校门就感受到会展公司的工作气氛,既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积累了大量项目习作的经验,为学生将来就业提供了很好的自荐材料。
2. 大型展会综合实训项目
校内学生自办展的组织与实施是该校专业教学形式改革的一大创新点。 经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锤炼,在学生已经具备较高的会展组织能力的基础上,每年都举办由学生唱主角的“学生自办展”。
由学生承办的专题展会,专业特色十分突出,办展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体现了先进的会展意识。活动的组织策划、展品征集、LOGO与海报设计、资金筹措、新闻发布、展台设计与布置、现场服务、展后评估等各项工作,都完全参照专业展会实际操作流程运作。 学会展,办会展;以展养展,自筹资金的校内实战训练,对学生的办展能力是一次大练兵、大检阅、大提高。
3. 外请会展专家到校给学生办讲座,以自己参与国内、国际会展的亲身经历,介绍会展行业在国内、国际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讲解会展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计、新观念,讲解会展人才竞争的现状与趋势,使学生耳目一新,视野开阔
4.由专业教师亲自带领学生参观福州各展会现场,让学生亲身体验展会现场的环境、氛围、设计、色彩、理念、人员、设备、服务等,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