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了千年文化底蕴。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热爱,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树立文化自信,文化教育系早期教育专业2024级新生在早读期间书写古代哲学作品《道德经》。学生们通过“书汉字之蕴,写经典之美”,感悟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开展“笔锋下的思政课”。
选帖《道德经》
《道德经》字帖中的内容包含深刻哲理,如无为而治、上善若水等思想,书写过程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思想对社会治理、个人品德的意义,这是思政教育的一部分。通过笔锋书写,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将传统文化价值观与现代思政教育融合,以文化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在书写时专注的状态,有助于思政教育中培养学生自律、自省等良好品质,这对早期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道德素养也颇有益处。
(部分学生优秀习作)
学生晨练字帖
教室里一片安静,同学们正襟危坐,眼中透着专注。在思政思想的熏陶下,他们深知手中《道德经》字帖的分量。每一个同学都神情庄重,手握毛笔,笔尖轻触宣纸,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写得极为认真。那一笔笔,仿佛不是简单的书写,而是在镌刻古老智慧与现代思政教育融合的印记。有的同学微微皱眉,全神贯注于笔画的起承转合,有的同学则在书写间隙稍作停顿,似在回味《道德经》字里行间蕴含的哲理,思政的光辉在他们专注的神情和认真书写的动作中闪耀。
(学生课堂书写情况)
学生心得与感悟
在校园的一角,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学生们围坐在古朴的石桌旁,字帖在桌上铺展。在互相交流书法书写经验。面对学委的采访,她微笑着说:“《道德经》就像一座智慧的宝库,‘上善若水’让我明白做人要像水一样,至柔却能包容万物,有强大的力量却不张扬。写这些字的时候,感觉每一笔都在提醒我要拥有这样的品质。”
其中一位女同学接着说道:“对我而言,‘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刻意去干预,遵循自然规律。书写《道德经》,就像在和古人对话,这些智慧能让我在面对复杂的生活和学习时,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焦虑,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行。”大家都微微点头,互相交流着对某个字写法的理解,继而开始书写交流,现场的学习氛围浓厚而又温馨,《道德经》的智慧在他们的笔下缓缓流淌……
(学生心得体会)
笔锋下的“思政”
此次活动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文化与思政融合之旅。活动以《道德经》字帖为载体,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在活动中,学生们全神贯注地书写,沉浸在《道德经》的智慧海洋中。通过一笔一划的书写,他们不仅锻炼了书法技艺,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思政的熏陶。学生们对《道德经》的理解和感悟丰富多样,从“上善若水”中学会包容与谦逊,从“无为而治”中领悟遵循规律、保持平和心态的重要性。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也为他们在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提供了独特的思考角度。本次活动“笔锋下的思政——书写《道德经》”成功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书法艺术中,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习和成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