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英语专业教学特色之一-----中外合作教学

来源: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发布时间:2013-12-05浏览次数:12

 

外教专授英语口语是应用英语专业教学传统和特色。该传统从建专业始得以保留至今,实属难得。为了进一步开发教学资源,提高我专业教学质量,本专业进行了中外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发和探索。
2011年与我院有着百年情谊的美国晨边学院派该院教师Andrew 带领其学生到我院交流访问。在此期间,黄飞主任与Andrew及其学生尝试开发中外合作教学模式。该模式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主,基本方式为:中、外教共同讨论教学大纲、教材,选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式、方法。授课过程中,由外教讲授关于西方国家文化的内容,中教在一旁协助,遇到较难理解的词汇、文化等问题时,中教用汉语解释,因为中教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英语基础情况。因此,外教能更生动地讲授西方文化而不会因学生不理解而不断地解释或中断。对于英语语法教学部分,主要由中教老师讲解,并开展相关活动,外教在旁协助,如给出易于理解的贴切例子等。在双方教研、讨论过程中,中教深切体会到外教新奇、大胆、创新的教学理念。
中西方思维的碰撞,不仅促进了教学实践,而且推进了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如论文《ARCS动机模型视角下基于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实证研究--以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为个案》的发表。该教学模式的意义,一方面在于极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促进中教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使外教更快更好地适应中国学生的课堂,减少外教与中国学生相互磨合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此模式有相互取长补短的作用。
此次合作后,外教擅长开发项目教学资源的做法给中交带来启发,于是中教进一步开发项目教学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维持学生长久的学习动力。同时对项目教学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有了一定的进展。如论文《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高职综合英语项目教学实证研究》的发表。2013年我专业借Betts Rivet 博士和Kay Grimmsey博士回华南短期访问之机,进一步深入开展中外合作教学。我专业教师董秀萍和严涵分别请Betts联合开展自由谈话课教学。由中教与外教讨论确定谈话主题,并确定主题思路。课堂上主要由外教启发学生展开讨论,中教从旁协助,帮忙解释较难的语言点,扫除学生理解上的障碍,使自由谈话课不会因理解上的困难而不断中断,谈话得以顺利进行。讨论结束时,中教进一步总结所谈内容,整个过程避免了部分学生沉默不语或羞于开口或过于紧张不敢与外教交流的现象。学生在一种放松、自然的心理状态下用英语交流,极大提高了上课效率。合作过程中,外教的启发式教学也给中教以启发和思考。
这些理论和实践成果也促进了专业课程的改革。我们发现难以找到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英语教学技能》的教材和教学模式。大多数教材理论性强,实践元素少,学生难以理解。本学期该课程负责老师有幸请到了资深外教Kay Grimmsey博士为2011级学生讲授“如何教授少儿英语写作”和“如何用故事开展少儿英语教学”。在邀请她来上课之前,中教在课堂上已经涉及到以上两个主题的相关理论,但未能使学生体验这方面的教学。Kay运用丰富的少儿英语教学经验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她用黑色画纸制作了一个挂兜,可以挂在黑板上。挂兜共5层,可以放置5张长条卡片。上课时,Kay 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她在第一张卡片上写了一个短句,然后给出后续的一个句子作为例句,让学生讨论她们能想出的同一结构的句子。显然,学生把自己当作小学生后变得很活跃,讨论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时,Kay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句子。同时她把一个学生的句子写在卡片上,放在层兜里,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到。学生们以这种方式边讨论边写,最后写满5个句子,这5个句子连成了一小段完整的段落,有开始和结尾,且充满童趣。Kay 还让一些学生在讲台上把自己写的小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既让学生体验小学生的学习,又让学生体验这方面的课程教学。Kay 很好地用学生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小学生的英语写作可以很好地将写作、口语和阅读教学相结合。中教在课堂上协助外教开展小组活动,解释较难的专业词汇,参加学生的讨论,协助外教启发学生思考,总结教学方法和技能,并提醒学生做好笔记,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中教从外教的授课中也得到启发,为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中外合作教学始于一门课程的实验,发展为现在的多门课程的开展,且收效良好,为我专业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开启了一扇门。
 
                                                                             应用英语专业
                                                                             2013.12. 5
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上街镇学府南路66号
邮编:350108
版权所有©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闽公网安备 35012102500025号 闽ICP备170315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