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个有着近22年党龄的老党员,凭着对华南教育事业的责任感,走过青春步入中年,已经成为华南教师团队中的一名老兵,曾多次被评为学院、市级和省级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她是一个有着近25年教龄的普通老师,本着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始终不忘初心,踏踏实实做学生需要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25年来,她服从大局,坚持教学行政双肩挑,从班主任、教材科干事、保卫科干事到学工处副处长,从专业副主任、院长助理、分管教学、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副书记到学院院长,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她都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忠诚践行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她对事业的满腔热忱勇于探索,努力营造美丽和谐幸福的华南。她就是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的党委副书记、院长苏萌娜同志。
榜样引领 欣然承接华南成长之责
苏萌娜是我院1991届毕业生,一留校做助教就遇到陈琼琳教授,在她的带领下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逐步形成严谨扎实、注重实践的作风,更重要的是,作为资本家后代的琼琳教授几十年对党有着强烈的向往与追求,为此她不断努力,终于在八十年代以民盟盟员的身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榜样的力量鼓舞着苏萌娜积极靠拢党组织,学习党章,学做党员,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勤奋担当。她把担任班主任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论文《浅谈加强一年级新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入编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的跨世纪改革战略文论丛书,她作为主要助手参与研发的产品益寿奶也成功在校园中售卖,长期得到师生们的赞誉。1992年,88岁高龄的余宝笙院长由于忘我工作不慎跌倒,住进省立医院,苏萌娜受学院委派,每周一次到医院帮忙她的家人照顾余院长,期间深深感受到这位在抗日战争爆发之际从美国归来,在上海赶上最后一班客船回到华南,与战火中的祖国和华南姐妹一起抗日的老人对祖国、对华南的一片深情。抗战八年间,祖国遭难华南不得不内迁南平,余宝笙等五博士协助王世静院长,克服种种困难,发扬“受当施”精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服务社会、受到各界广泛赞誉的时代优秀女性。更令人赞叹的是,这位老人在遭受文革的不公正对待后,在她八十高龄时,大胆号召陈钟英等老姐妹一起来复办华南,为女学生获得一技之长,女性能自立自强提供机会。今天,余院长和一些创办人已经离开,但是,九十高龄的陈钟英、马秀发等还坚守在华南。
作为新华南培养出来的一代,苏萌娜服从学院需要,勇敢承担华南发展大任,二十多年一直是教学行政双肩挑,经历了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的锻炼,她传承老先生们的办学理念,积极作为,服务师生,得到师生信任,2016年1月经学院理事会推荐并征求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苏萌娜高票当选学院第六任院长,任期四年。
刻苦专研 积极探索专业建设之路
国家倡导高职院校不能是本科教育的简单压缩版,要重视技能技术的训练,这给了从事食品行业高职教育一个巨大的挑战,首先是缺乏适用于高职的,根据工种划分,重视技术技能知识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加上学生对工厂情况一无所知,没有什么实践经验,要想理解和掌握技术是非常困难的。针对这个困难,苏萌娜经常到电教馆、省图等单位查找各种直观教学资料和教学参考书,组织学生到酱油厂、味精厂和啤酒厂实践,拍回照片和视频在课堂展示,还让学生亲手酿制西瓜、桔子、葡萄等果酒来观察酒的发酵,甚至利用暑假时间,克服怀孕中期的各种困难,完成了《味精生产工艺》教学视频的剧本编写、修改、拍摄、编辑和审核的工作,将动态的生产过程从工厂搬到了课堂,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多年以后,毕业的学生聚会还激动地标榜自己和家人每年都酿一百多斤葡萄酒。
此外,苏萌娜在教学中大胆鼓励学生的参与,发动学生走上讲台,让学生提出试验设计方案在实验室创新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的学习和提高。学生毕业后由于检测技术基础好又能吃苦不怕脏,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一些福利待遇较好的单位如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不仅聘用多位我院毕业生而且还和我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学有所成 默默奉献华南教育事业
2000年学院安排苏萌娜到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她放下八个月大的孩子只身赴美,克服了学习和经费上的各种困难和对孩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一般为两年左右时间才能完成的研究生课程学习和论文数据的收集、编写、答辩工作。不仅因学习成绩优异获得几项奖学金和“院长学者”称号,论文《食品加工对杏仁、腰果和核桃蛋白质抗原性的影响》还得到研究生指导老师的高度赞许,论文发表后在欧洲和美国都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多家媒体和电台都进行了报道,研究成果持续受到研究过敏原加工稳定性的科研人员的引用。
2007年,她的导师兑现五年前的承诺再次邀请其赴美,担保全额资助其博士研究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在美期间,她几乎每天都是半夜两点才离开实验室,上午八点又回到了实验研究工作,她学习成绩优秀,还发表了6篇SCIE(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年年获得学院和系奖学金并经综合评审再次获得了“Dean’s Scholar(院长学者)”称号。
2012年4月苏萌娜同志顺利完成了博士学习,谢绝了导师的再三挽留于同年7月参加完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全美食品科技家协会会议中的科研竞赛获得食品质量保障分部第一名后回国,再度热情投入母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中。
繁重的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没有让苏萌娜改变对工作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不论在什么岗位,她都是首先以新人的态度尽快掌握业务,而后通过常规例会与团队老师们共同探讨,一起工作。加班加点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不少同事、学生的手机短信、QQ微信留言或邮件是在大家午餐、夜间熟睡时收到的。团队中有亮点或者有不足,她都细致入微地观察着,谁遇到了困难也会很快得到友善的帮助,团队气氛积极、个人成长顺利。为此,她本人和她所带的班级和团队多次获得各级“先进”或“优秀”称号;团队培养出省高校优秀辅导员、优秀志愿者、大学生自强之星、女大学生创业之星等;老师们的总结荣获省级优秀论文、成果;团队多次承办海峡两岸青年节活动,反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