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搭平台 “双语”青年展风采

一、党支部基本情况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应用英语党支部成立于2005年,支部现有教师党员19名,学生正式党员3名,学生预备党员5名。支部是一个师生联合党支部,支部成员的构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长期以来党委办公室、宣传部、学工部等党委工作部门的党员老师们将组织关系放在支部,支持支部各项工作。李雪晗同志是党支部书记,同时担任文化教育系秘书、应用英语专业秘书,在其带领下,支部立足主责主业,夯实组织建设,发挥支部成员优势,以党建为引领,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推动专业人才培养。应用英语党支部于 20216月,被评为学校 “先进基层党组织20195月,入选校级样板支部,并于202111月通过验收;在2023年校“学思想、谈感悟、见行动”主题党日活动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二、案例内容

     (一)背景起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践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任务之一,对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更具重要意义。近年来,学校党委积极推进“一融双高”,以“党建+” 工作思路,推动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

      应用英语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良好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又具扎实英语语言基础和运用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党支部立足专业教育教学实际,积极探索党建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的路径,携手学校党委办公室联合打造“双语青年说”栏目,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强化思政教育和专业技能,助力“德技并修”人才培养。

(二)主要做法:

1.支部与部门联手,创办“双语青年说”栏目

应用英语党支部充分发挥自身英语专业优势和支部构成优势,20224月携手学校党委办公室打造双语青年说栏目,现已成功举办了二十多期。支部主要负责选题、组织实施和视频制作,党委办公室负责审核把关,共同打造党建工作品牌。“双语青年说”栏目的特色在于其双语性质,将中文的党史故事、传统节日、时政知识与英文讲述相结合,通过双语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2.支部与专业联动,推动党建业务相融合

应用英语党支部坚持党建与业务融合,以栏目建设为引擎,推动专业教师开展英语课程思政改革,激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活力,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支部四位英语专业背景的党员老师联合组建“双语青年说”栏目制作团队,开展选题、指导、学生选拔以及后期制作。在每期栏目中,支部党员教师将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相结合,积极拓展课程实践教学空间。

3.师生联合,展示“双语”青年风采

为了确保双语青年说栏目的顺利实施,应用英语党支部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选拔标准。首先,专业学生中广泛宣传“双语青年说”栏目的目的和意义,鼓励青年学子们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专业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其中。然后,通过英语口语测试和面试的方式,选拔出口语流利、表达清晰的学生作为栏目主讲人。支部英语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和评委,为栏目提供技术支持和评审保障。在栏目制作过程中,通过双语讲解、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党的基础知识、时政要闻和传统文化等。最后,依托校新媒体平台,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图文和视频推文,并开设互动话题,扩大宣传覆盖面。

      (三)取得效果:

    “ 双语青年说”栏目不仅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成为支部凝聚、服务师生的重要载体。

      1.吸引团学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通过“双语青年说”栏目,青年学生们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入,对党的信仰更加坚定。在栏目的影响下,2022年以来应用英语党支部申请入党的学生数量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比例明显提高,为支部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2.助力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双语青年说”栏目不仅锻炼了青年学子的英语口语能力,激发了青年学子学习英语的兴趣,还促进了学生英语语言基础和运用能力的提升。如,栏目青年主播林烨鹏同学在支部党员教师叶林的指导下获得2023“中国教育电视台·外研社杯”职场英语挑战赛写作大赛获全国决赛特等奖、福建省复赛特等奖。

      3.赋能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双语青年说”栏目建设,对专业党员教师的课程思政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党员教师们通过参与栏目的策划和组织工作,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进而结合所受课程,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实施。

    “双语青年说”栏目在推动支部建设、 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促进专业党员教师课程思政工作提升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栏目的内涵和形式,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平台和服务。

    三、佐证材料